以下是針對熔融復合紡絲機的系統性養護方案,結合設備特性與生產需求,從多維度保障設備穩定運行及產品質量:
一、日常基礎維護
清潔管理
每日停機后需立即清理機身內外殘留聚合物,重點清除噴絲板、分配板及集束器表面的結焦物,防止固化堵塞影響纖網均勻性;采用專用銅刷配合中性溶劑(如丙酮)擦拭螺桿進料段,避免原料降解物累積引發局部過熱。
溫控系統監測:每小時記錄各區溫度曲線,對比設定值偏差應<±2℃,若發現加熱圈異常發紅或溫控模塊報警,需立即停機排查熱電偶接觸不良或冷卻風機故障。
二、周期性深度保養
機械傳動系統
每周拆卸齒輪箱側蓋,檢查潤滑油位及雜質含量,每季度更換全合成齒輪油(ISO VG68);同步帶張緊度調整至按壓下沉量10-15mm,磨損嚴重的同步帶齒形偏移超2mm時必須更換。
螺桿組件維護:每月拆解螺桿進行超聲波清洗,檢測螺棱磨損量(超過原厚度15%需鍍鉻修復),組裝時嚴格按扭矩手冊擰緊法蘭螺栓,防止漏料。
過濾系統煥新
根據原料雜質含量動態調整濾芯更換周期(透明PA原料可延長至72小時,再生聚酯建議48小時);更換時使用氮氣反吹清除殘存碳黑顆粒,安裝新濾芯前用硅油涂抹密封圈增強氣密性。
三、核心部件專項護理
噴絲板養護
建立“預防性更換”機制,當單孔出絲量波動>5%時立即更換備用噴絲板;舊板經堿煮→超聲清洗→鏡面拋光處理,使用激光微孔檢測儀篩選合格品返庫。
熱流道保溫優化:在分配板加裝陶瓷纖維隔熱罩,減少輻射散熱導致的熔體黏度差異;定期校驗加熱圈功率,確保各分區溫差<3℃。
靜態混合器校準
每半月拆卸混合元件,測量螺旋葉片間隙(標準值為0.15±0.02mm),超差時采用激光熔覆修復;測試混合效率時,取上下游取樣分析組分分布標準差應<0.8%。
四、潤滑與防腐體系
建立“五定”潤滑制度:定點標注所有潤滑點(共37處)、定量加油(軸承類每次加注量為油脂容量的1/3)、定質選用高溫鋰基脂(滴點>180℃)、定時執行(主電機軸承每日注油)、定人負責。
防銹處理:暴露金屬件噴涂含鉬二硫化物的防銹劑,液壓桿活塞桿鍍硬鉻層厚≥0.05mm,接料槽內壁做特氟龍涂層處理。
五、數據化運維管理
接入DCS系統實時監控關鍵參數:螺桿轉速波動值<±1rpm、熔體壓力標準差<0.2MPa、牽伸輥速比誤差<0.3%;運用振動分析儀每月檢測軸承振動速度有效值(RMS≤4.5mm/s)。
檔案管理:建立設備健康檔案,記錄每次維修更換的備件編號、故障代碼及解決方案,運用大數據分析預測易損件壽命周期。